不孕不育凭什么都怨我们女人?

不孕不育凭什么都怨我们女人?

时间:2017-11-13 分享到:

我们生活的是一个拥有千年传统生育观念的地方。早在2000年前开始,人们就被教育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,它如同一把巨大的枷锁禁锢了千千万万人们的灵魂,它更如一座大山,压在不孕不育症患者身上。

不孕不育凭什么都怨我们女人?

据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,中国目前约有近4000万不孕不育症患者,而且每年以数十万的速度递增。其中,女方原因占50{d0c9789730f04911e6109f513d80a6a07248389a531941e1c31e6d1e92c5aad7},男方原因占30{d0c9789730f04911e6109f513d80a6a07248389a531941e1c31e6d1e92c5aad7},男女双方原因占10{d0c9789730f04911e6109f513d80a6a07248389a531941e1c31e6d1e92c5aad7},未查出病因者约为10{d0c9789730f04911e6109f513d80a6a07248389a531941e1c31e6d1e92c5aad7}。

以往在不孕不育问题上,女性永远都要背负着肚皮不争气的“罪名”,随着生育观念的进步,男性生育问题,也开始得到人们的关注。但是由于我们的“老公”大多对此讳疾忌医,在治疗上加大了更大的难度。所以“老婆们”,请挽起袖子,擦亮眼睛,帮男人们“检查”下到底哪些情况会导致不育?

1.精液异常

(1)无精子或精子过少,精子密度低于0.2×109/ml时女方受孕机会减少,会造成不育。这种不育可分为永久性和暂时性,前者见于先天性睾丸发育障碍或睾丸、精囊严重病变者;后者多见于性生活过频导致生精功能一度衰竭,一般为精子减少而不是全无精子。

(2)精子质量差,精液中无活力的或死精子过多(超过20{d0c9789730f04911e6109f513d80a6a07248389a531941e1c31e6d1e92c5aad7}),或精子活动能力很差或畸形精子超过30{d0c9789730f04911e6109f513d80a6a07248389a531941e1c31e6d1e92c5aad7},常可造成不育。

(3)精液理化性状异常,正常精液射出后很快凝成胶冻状,在以后的15~30分钟内又全部液化。如果精液射出后不凝固,或液化不全,常提示精囊或前列腺有病变。细菌、病毒感染生殖道也可造成精液成分的改变以致引起不育。

2.生精障碍

(1)睾丸本身疾病,睾丸肿瘤、睾丸结核、睾丸梅毒、睾丸非特异性炎症、外伤或精索扭转后睾丸萎缩、睾丸缺如等,均可造成生精功能障碍,发生不育。

(2)染色体异常性,染色体异常可使睾丸等性器官分化不良,造成真性两性畸形和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等。常染色体异常可导致性腺及生精细胞代谢紊乱。

(3)精子发生功能障碍,长期食用棉子油可影响精子发生精子自身免疫,也可造成精子发生功能障碍。

(4)局部病变,如隐性精索静脉曲张、巨大鞘膜积液等疾病影响了睾丸局部的外环境,或因温度、压迫等原因造成不育。

3.精子、卵子结合障碍

(1)精道梗阻,先天性输精管道的缺陷如闭锁等畸形,手术结扎输精管,精道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等。

(2)外生殖器异常,如先天性阴茎缺、如阴茎过小、男性假两性畸形、尿道上裂或下裂、后天性阴茎炎症或损伤、阴囊水肿、巨大睾丸鞘膜积液等,例如阳痿就是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,因为精子没有办法正常射入阴道内与卵子相遇。

(3)男性性功能障碍阳痿、早泄、不射精等。

4.全身性因素

(1)精神和环境因素生活环境突然改变导致长期精神紧张,进行高空、高温、超强度劳作以及从事放射线工作。

(2)营养因素严重的营养不良,维生素A、维生素E缺乏症,微量元素如锌、锰缺乏,钙、磷代谢紊乱,汞、砷、铅、乙醇、尼古丁、棉子油等毒性物质慢性中毒,化疗药物治疗等。

(3)内分泌疾病垂体性侏儒症、肥胖、生殖无能综合征、腺垂体功能减退症、先天性性腺不发育症、先天性生精不能综合征、高催乳素症、垂体瘤或颅内感染、产伤等。

从内在和外在,先天和后天很多因素都能导致男性不育。平时的生活中,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都要尽可能的保护自己的生殖力。避免不良生活习惯,各方面的压力等加重病情。在被确认患有男性不育症时,也要积极配合治疗。俗话说“夫妻齐心,其利断金”,让我们一起为了早日成为父母而努力!


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,如有更多疑问请关注“禧孕客户”在线咨询!

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 禧孕生育医疗-赴美生子, 美国试管婴儿泰国试管婴儿俄罗斯试管婴儿,乌克兰试管婴儿

微信:15311325237

官网:www.xiyun360.com

电话:010-59421908

版权所有:https://www.taiwan-egg.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